发布日期:2025-05-22 12:27 点击次数:68
1980年8月8日,即将成为韩国总统的全斗焕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
多年来,他在军队中拉帮结派、摸爬滚打,又豁出命去搞政变,才终于篡夺了总统的宝座,如今的全斗焕已是大权在握,他再也不用向任何人低头,也再也不用掩饰自己的野心了。
他告诉记者:
“在‘10·26’事件(朴正熙遇刺)之前,军队外没有人知道我,国民也不认识我,国际社会当然也不了解我,那次事件(朴正熙遇刺)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遇到了困难,我没有回避责任,结果我现在就成了被国民所瞩目的对象,韩国的领导权力仅靠本人的愿望或野心是不可能获得的,这就是基督徒所说的神的旨意,或者像中国人所说的那样是天命。”
01
全斗焕虽然将自己谋权篡国的行径粉饰为“天命”,但他其实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执政合法性有多弱,相比于同样靠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全斗焕面临的挑战更大。
如果说朴正熙上台时,韩国人相比于民主权利,还更关心自己能不能吃饱饭的话,那全斗焕上台时,他就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半觉醒的公民社会。
在朴正熙长期的独裁压迫后,韩国人民早就对军政府产生了极度的不满,对自由和民主的呼声也愈发强烈。此时全斗焕再来一遍军事独裁,再开一次历史的倒车,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汹涌的反对声,全斗焕采取的第一招就是使用绝对的暴力。
全斗焕首先对付的是“三金”,即金大中、金锺泌和金泳三。
▲从左至右:金锺泌、金大中、金泳三
在全斗焕发动政变当上总统前,“三金”都曾是热门的民选总统候选人,在韩国民间的声望很高,他们是韩国民主化力量的领头羊,也是对全斗焕威胁最大的人,因此他们就成了全斗焕的眼中钉、肉中刺。
“三金”当中声望最高的金大中被逮捕,全斗焕给金大中及其相关人士扣上了“涉嫌颠覆政府”的罪名,把他们统统抓起来进行拷问,逼迫他们认罪。
7月15日,金大中受到连续审讯,而全斗焕就在场亲自监视,拷问者想法设法从心理上击垮金大中,他们让金大中穿上军服,不停地谩骂、侮辱他,一连几个昼夜不让他睡觉,他们甚至利用起金大中的良心,威胁金大中说:
“如果你不认罪,别人就会更加痛苦。”
受金大中案牵连者多达200人,其中许多人都遭受了酷刑,包括电刑、水刑(把人倒立,从鼻孔灌水)和“坐飞机”(将受害者倒吊起来拷打),有人因此终身残疾,教授李文英遭受了无数次四棱木棍的毒打,结果在一审审判时连左臂都抬不起来;小说家李浩哲被拷问到精神失常,曾一度叫搜查官是“妈妈”;就连金大中的秘书金玉斗也遭到了非人般的待遇,他的衣服被脱光,两手被背拷着,审讯人员用四棱木棒在他的嘴里乱绞,再用夹子夹住舌头往外拽,大喊着问他:
“你接受金大中的指示去过北方(朝鲜)几次?夜间听了北方(朝鲜)的广播后是怎样向金大中报告的?”
得知身边的人正因为自己而受苦,金大中终于屈服了,承认了全斗焕捏造的罪名,金大中在日后谈起这段拷问时说:
“连着几天进行不让睡觉的审讯,比挨打还难受,让人感到要窒息和发疯,我也是人,当时从身心两方面都已达到了临界点。”
军事法庭判处金大中死刑,但是由于审讯过程和定罪都过于离谱,而金大中的名望又很高,是从朴正熙时期就反抗独裁的著名民主斗士。
在国内外的舆论压力下,全斗焕被迫改判金大中为无期徒刑,最后干脆将金大中驱逐出国,不允许他回国并剥夺了他的政治权和公民权。
和金大中一同被捕的,是金锺泌,对于这位曾和朴正熙一起发动5.16政变、并曾一度在朴正熙政府中身居高位的人,全斗焕则想方设法从他身上捞钱,他没收了金锺泌的全部财产,总额216亿韩元。
而对于“三金”中最后的金泳三,全斗焕则狡诈地采取了不一样的策略,金泳三没有直接被逮捕,而是被软禁在了自己家中,全斗焕当然不是大发慈悲,而是认为,金泳三的态度相对软弱、便于掌控,而且在“三金”中两个人都被逮捕的情况下,金泳三却平安无事地待在自己家里,这就能引发外界的各种猜疑,要知道金大中和金泳三本来就有些政见不合、相互竞争,现在区别对待他们,就能在两人间埋下怀疑的种子,离间韩国的民主化力量。
在解决完领头的“三金”后,全斗焕的屠刀又继续挥向了韩国社会各界,他要将反抗的火苗一个一个都掐灭。
02
全斗焕率先瞄准的是政界人士。
据新军部(以全斗焕为首、跟随其发动政变的军事集团)的一位成员讲:
“被抓的对象都是由全斗焕和卢泰愚等最高实权人物们决定的,这些被抓起来的人都是有碍于新军部掌权的人物。”
大批前高级官员和朝野政界人士都被抓了起来,他们穿上了破旧的陆军监狱囚服,遭到了百般羞辱,在野党议员朴永禄说:
“让我脱光衣服,在儿子辈的搜查官面前接受调查,这种奇耻大辱我永远不会忘记。”
议员孙周恒也在回忆录中说:
“在最初的10天,觉也不让睡,他们怕我自杀,连勺子也不给,只能用手抓着吃,他们还对我实行怀柔政策,说如果参加他们所组建的在野党就释放我。”
在野党人士郑海永的儿子日后也作证说:
“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我父亲,开始是用拳头,后来就拿起椅子向我父亲的头部砸去,父亲在儿子面前没有喊一声就昏了过去,椅子也打得散了架。”
这些被打的议员很多都是来自在野党,因为他们没有钱来交“保护费”,只能用身体来受罚,对于有钱的执政党议员,全斗焕很“贴心”地提供了第二种选择,那就是破财消灾。
国会议员金龙泰写道:
“我们(夫妻)存入银行的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钱全部被他们夺走了,最后连挂在墙上的画儿也给抢走了,这样的强盗可能在世界上也难找。”
而假如有人躲起来不给钱的话,全斗焕甚至会绑架其亲人当作人质,逼其交钱。比如议员金振晚的妻子躲起来后,以全斗焕为首的新军部就把她还是大学生的小儿子抓起来充当人质,逼她交出了财产,结果,她的600万韩元现金、珍贵首饰,甚至包括农场的牛和鹿都被洗劫一空。
全斗焕就这样肆意迫害政界人士,231名议员中有210人都被他限制了参与政治活动,567名旧政治家和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也被停止了活动,就连全斗焕的手下、新军部的核心人物许和平也承认,当时的确是变成了无法无天的世界。
这些都还只是全斗焕暴行的开始,为了更快速地对社会实施清洗,全斗焕成立了国家保卫紧急对策委员会(简称国保委),来作为韩国实际上的权力核心,全斗焕出任国保委委员长,拥有无限的权力,他对可能妨碍自己掌权的公职人员也进行了清洗,光是7月中旬就有公务员、教授、教师、国营企业职员等总计8000余人被强制解职。
对工会势力,全斗焕也是着重打压,他设立了专门的“净化”委员会,来监控工会的一举一动,191名工会干部被迫辞职。
全斗焕还以“打击犯罪”的名义设立了“三清教育队”, “三清教育队”看上去只是一个收容罪犯、对其加以矫正的军事机构,但它实际上却成为了全斗焕打压异己的工具,除了真正的罪犯,“三清教育队”里还关押了大量对全斗焕不满的学生、市民,他们往往遭到长时间的关押、虐待和体罚,营地中不时闹出人命。
为了避免自己的这些恶行被广为人知,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全斗焕对新闻业也是严加管制,各种新闻单位总计800名职员被除名,617家、占总数近1/4的出版社被取缔,所有的通讯社都被合并为一个,派驻各地的记者也被撤回。
在全斗焕的统治下,整个韩国的新闻界变得又聋又哑。
为了镇压住群众,全斗焕还大肆扩张军警数量,他将武装警察由2万人直接扩编到12万人,平时仅在首尔常驻的现役正规军和武装警察就有15万人。
1986年11月27日,为了镇压群众集会,全斗焕光是出动的武装警察就有7万人,大量的韩国人民就这样被他关押、被他折磨,有一组数据对比,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全斗焕的统治有多么黑暗,在全斗焕统治的6年间,他逮捕的总人数是朴正熙18年逮捕总人数的十倍以上,镇压、军警和监狱成了全斗焕时代的象征。
但全斗焕比许多独裁者都聪明的一点是,他知道光靠镇压是不行的,如果他把所有韩国人都逼得没有了活路,那他最后一样会被推翻,他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不仅得打击那些敢于反抗的韩国人,还得给那些老实的、安分的、默默忍受的韩国人一条出路,这条出路就是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相对稳定的物质生活。
全斗焕要让韩国人知道,只要你能对韩国政府的黑暗腐败视而不见,只要你能放弃自己的许多权利、自由,只要你能夹起尾巴做人,别反抗,那你也还是能过上凑合的生活。
经济发展成了全斗焕维护统治的法宝。
它能起到麻痹韩国人民、削弱韩国人民抵抗意志的作用,而要想豢养大量忠实于自己的军警、属下,以及让自己和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有钱可贪,全斗焕也需要发展经济。
他站在朴正熙的肩上,试图将那份“汉江奇迹”延续下去。
03
全斗焕上台之初,正好赶上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全世界的经济都不景气,这给以出口为主的韩国造成了很大打击。
而在韩国内部,全斗焕也是面临着重重挑战,我们之前在朴正熙那篇文章中讲过,朴正熙的经济发展虽然很猛,但也留下了很多隐患和不健康的地方,而当全斗焕上台时,许多雷就爆了出来。
政府对重化工业的过度投资,引发了经济失衡与通货膨胀,之前朴正熙为了发展重化工业,以国家担保借了几十亿美元的巨额外债,但是如此多的投资并没有立即带来良好的效果,因为其中许多投资都存在盲目、低效、浪费的情况,再加上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在技术底蕴和品牌声望上都还比不上西方老牌工业强国。
因此,重化工业在初期反倒还拖累了韩国经济。
到了1983年前后,韩国重化工业的整体运转水平也只有20%—30%,结果造成了巨额亏损,连贷款都还不上。
全斗焕回忆说:
“仅以韩国重工为例,即使工厂不开工,每天光利息就有1亿韩元,因此每年都要花掉数百亿韩元。”
财阀的雷也爆了出来。
在之前的工业化过程中,韩国的经济政策几乎完全集中于促进少数大型财阀的增长,财阀们拿着国家的补贴和低息贷款,往往更专注于扩张规模,而忽视了提升技术,结果他们在高技术工业上面临困境,而传统的工业部门又被其他后发国家所赶超。
到了1980年,韩国的经济奇迹似乎已经结束,通货膨胀率超过25%,GDP预计将要出现负增长,外债问题也是不断爆发,为了发展工业,韩国政府一直大量举借外债,1979年底,韩国外债达到了200亿美元,1983年6月增至400亿美元,韩国的人均外债负担也达到了1000美元,这个人均负债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高的,韩国已经陷入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外债危机中。
在这种种不利的因素下,韩国经济在1980年出现了下滑,其增速为负1.6%,这也是韩国自196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记录。
全斗焕后来回忆道:
“当时每个人,甚至那些对经济问题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经济困难,即使没人解释,谁也都能看出来,我们的经济已经陷入了困境,物价飞涨,生意萧条,大米和石油短缺,在总统就职前后我收到的经济关系报告中,没有一份是包含光明和希望的,只说一切都很困难,问题很多。”
04
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全斗焕自己也没有办法,他军人出身、可以说是对经济一窍不通,但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会识人用人,他选择向靠谱的经济专家和技术官僚寻求建议,他能听取意见,并向他们学习,这个“学习”甚至是字面意义上的,全斗焕给自己安排了每周3到4次的经济辅导课,由金在益等经济专家直接授课。
全斗焕一个“大统领”就跟着他们学习经济学。
全斗焕和他的经济智囊们在分析了韩国的实际情况后,决定首先对付严重的通货膨胀。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保持货币总量稳定、限制工资增长、提高银行的实际利率、以及减少公共部门的赤字。
1981年至1984年间,韩国的实际银行贷款利率翻了一番多,大幅上涨的利率意味着借钱更难,而储蓄的回报率则变得更高,个人和企业将会倾向于减少花钱,物价上涨速度也会因此放慢。
全斗焕这一系列紧缩的财政政策成功地稳住了物价,1980到1981年韩国的通货膨胀率还是两位数,但到1982年便降为一位数,1983年后更是保持在了4%以下。
在稳定了基本的经济形势后,全斗焕的第二步就是改革和调整。他需要革除之前经济体系中的弊病、恢复经济的增长。
全斗焕首先决定要减少对私企的过度干预,尤其是政府对私企的投资。
这是因为现在韩国的情况已经和当年朴正熙上台初有很大的区别了,相较于朴正熙的60年代初,现在韩国的国内储蓄率已经增长了两倍多,足以为国内大部分投资提供资金,而不再那么需要政府了。
而且随着韩国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韩国的经济形势也变得相当复杂,政府越来越难以辨认出好的、有盈利能力的投资机会,并监督单个企业的业绩,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市场竞争才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1980年,全斗焕政府砍掉了102家没有竞争力、单靠政府补贴来生存的企业(约占财团所控企业的16%),到了1985年,政府甚至允许国际财阀破产,并规定由财务稳健且管理良好的公司来收拾残局。
同时,一部分国有企业也开始转为私营,政府不再动用巨额补贴去强行维持这些企业的运作,而是让他们加入市场化竞争,到1986年为止,原先的25个国有企业中有12个已转变为私营。
在摆脱了以往朴正熙政府带有个人喜好的强制要求后,大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也开始自行向高附加值、节能降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半导体、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其增速远远超过传统的能源、原材料高消耗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1983年7月份,高科技行业的增长率超过25%,而传统行业的增长率不到10%。
除了企业改革,全斗焕还逐渐开放了金融市场,朴正熙后期的韩国基本是处于金融抑制中,为了促进对重化工业的投资,政府通过强行干预使得实际利率长期维持在低水平,扭曲了金融市场正常的资金供需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贷款的大多是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或者是与官方金融机构有特殊关系的财阀,金融市场极不健康。
于是全斗焕上台后,取消了银行对特定借款人的利率补贴,大幅缩小政府在贷款决策中的作用,他还将部分银行私有化,并逐步放开了对银行贷款利率和长期存款利率的限制。
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效果较为明显,其结果也反映到了韩国的股市上,到1987年,韩国证券交易所的总交易量就达到了16.56亿股,比1986年增长了78.4%,韩国的股市也是一路上涨,其综合股价指数从1987年初的265点,上涨到了年底的522点,一年上涨了98.3%,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
除了自身的改革,全斗焕的运气还特别好,他一连赶上了国际上的三个好时候,虽然他刚上台的时候,正值第二次石油危机,但这场危机最终在他任期内结束,而且之后国际石油价格还出现了暴跌,这大幅降低了韩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其对外出口,不仅如此,全斗焕还刚好赶上了1985年著名的“广场协议”签订,这份日本与美英德法签订的协议,使得日元大幅升值,而韩国商品和日本商品本来就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诸多竞争,日元这一升值导致日本商品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韩国商品开始大卖,全斗焕又凭空捡了一个便宜,韩国的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302亿美元猛增到了1987年的472亿美元,增长了56%。
全斗焕的最后一个好运气,是他刚好赶上了冷战末期,他执政的时候距离苏联解体已经没几年了,冷战局势的不断降温,促进了全球化市场的发展,跨国投资兴起,国际利率不断下降,这又大大减轻了韩国偿还外债的压力。
在外部的有利因素和内部改革的共同作用下,韩国经济再次实现了高速发展。
1981年全斗焕上台初期,韩国的财政赤字高达10500亿韩元,但到了1986年,韩国财政就已经扭亏为盈,赤字变成了黑字(收入大于支出),并且其财政黑字高达9585亿韩元。
韩国的国际收支也日益改善,1986年韩国的经常收支出现了46.17亿美元的巨额顺差,在国际收支上也迈入了“黑字时代”。
从1981年到1987年,韩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0.1%。
在1984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了823亿美元,超过了奥地利、比利时和挪威,在1987年更是达到了1186亿美元,居世界第15位,韩国也在这段时期成为了国际公认的“新兴工业国家”,韩国绝对贫困的发生率也在1982年下降到了7.7%,从纸面上看,全斗焕的经济账确实很漂亮,他将朴正熙时代的高速发展延续了下来,这也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功绩,全斗焕自己也相当为这份成就所自豪,他说:
“1986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我曾因国家的经济困难而睡不着觉,但时隔6年国际收支终于实现顺差,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我想,即使我现在辞去总统职务,也不会有遗憾。”
05
我们在前面部分已经讲了全斗焕在经济上的许多成就,但我们得指出,他的发展方式也有很多缺点和弊病,他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政策并不是万能药。
比如一开始严格的通缩就是以牺牲农业和城市工人利益为代价换来的,在全斗焕执政期间,除1982年外,韩国的实际工资增长率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其中1980年工资甚至是负增长(-4.9%),哪怕到了经济好转的1985年也只有2.3%,这就表明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公平地为韩国人民所享有。
全斗焕重视私有化,对国企的投资不足,结果韩国基建的投资增长率后来一路走低,电力的投资增长率从1982年的27%降到了1987年的负0.4%,铁路的投资增长率也从1982年的46.6%降到了1983年的负4.9%,港湾的投资增长率更惨,从1982年的40%跌到了1983年的负27.8%,这些都是不利于韩国的长期发展的。
全斗焕那些金融自由化的举措,也使得财阀对韩国经济的影响更深了,财阀们抓住监管放松的机会,利用自身的支配地位,加紧对金融系统进行渗透,结果最后财阀控制了韩国四分之三的国际金融公司,所有主要保险公司也均由财阀部分或全部拥有,所有主要财阀还控制着至少一家证券公司,这使得财阀彻底从之前的工业集团升级为了工业——金融复合的霸主,他们掌握着韩国经济的命脉,直接雇用着数十万高工资人群,并通过供应商网络间接雇用了数百万工人,此时再对财阀进行任何改革都难以成功,因为任何对财阀的重组都可能导致经济的全面衰退和整个社会的大规模失业。
相比于朴正熙时期,全斗焕时期的财阀变得更加尾大不掉,而全斗焕自己呢,也乐得和财阀沆瀣一气,他很享受从财阀手中获得的贿赂和政治献金,在全斗焕时期,政府和财阀之间的勾结腐败已经制度化、日常化了,财阀甚至预先就知道缴纳多少“礼金”,能获得多大程度的“照顾”,全斗焕以自身家族为核心,以新军部手下为枝干,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政商腐败网,光是从曝光出来的案子,我们就可以一窥他们的敛财有多么疯狂。
1981年2月至1982年4月,全斗焕妻子的姨母、姨夫和叔叔与两个银行总经理合伙,就以为大企业融资之名,非法侵吞了1800亿韩元,并导致五家公司破产。
1984年6月,全斗焕的民主正义党的二号人物丁来赫,也被曝出受贿106亿韩元。
除此之外,还有“日海财团舞弊案”、“龙山黑帮案”等等贪腐大案,而这些案件均与全斗焕本人或其身边的人有关,以全斗焕为首的军部—政客—财阀联盟,就这样趴在韩国人民身上疯狂吸血,当韩国最富的十大家族已经进入了全球前100的富豪家族行列时,韩国的广大工人却在为了维持生计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连星期日都不能休息。
1987年,因地价上涨而带来的收入有98.7兆韩元,但韩国1000万工人的劳动所得总共也只有42兆韩元,全斗焕的时代,不仅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韩国人贫富差距日渐悬殊的时代。
06
凭借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残酷的对内镇压,全斗焕的总统之位,从1980年一直坐到了1988年,但韩国人民的反抗也从来没有停止,他们真心追求一个更加光明、更加公平、更加自由的社会,他们无法在那些蒙冤受害的同胞面前转过头去,他们也无法对全斗焕政府的黑暗、血腥、腐败视而不见。
全斗焕很聪明,他想出了各种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但韩国人民同样也在与全斗焕的斗争中成长了起来,变得越来越讲究策略。
金大中与金泳三放弃了昔日的成见,联合了起来,他们联手组建了统一民主党,象征着韩国民主化力量的再次团结,金大中还提出了突破性的三条准则,即“必须坚决地斗争”、“但决不诉诸暴力”、“必须既反对独裁,又反对共产主义”、“可以批评美国的对韩政策,但是必须避免反美主义”,上述主张被金大中概括为“三不主义”,这“三不主义”是金大中在对韩国的客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的,它虽然充满了妥协,但也使得韩国民主化运动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金大中这“三不主义”最聪明的一点就在于,他大大拉拢了美国,金大中相当于是告诉美国人,不仅全斗焕可以当你们美国人的朋友,我们这些民主人士也可以当美国的朋友,韩国对美国的战略作用不会因为全斗焕的下台而改变。
这一表态非常关键,因为当时美国人也在面临着抉择,当时令美国人非常头疼的一点是,韩国民间的反美声浪一直很强,前美国驻韩大使小格莱斯廷讲道:
“美国利用非正统的方法与韩国的两个集权政府进行合作,这两个政府与美国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其结果是,一部分韩国人认为,美国对这两个政府,即最初的朴正熙政府和现在的全斗焕政府是负有责任的。”
因此,全斗焕的恶行也加深了韩国人民对美国的反感,75名韩国大学生就曾占领首尔的美国文化中心,他们进行了72小时的绝食斗争,来谴责美国支持独裁政权。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许多行为都令韩国人反感,在韩的美驻军士兵就算犯罪也难以受到惩罚,他们自由出入韩国最繁华的都市,往往无法无天;在美军基地中还公然存在着为美军士兵解决性欲的韩国慰安妇,虽然他们是韩国政府组织的,同时也挣了外汇,但韩国人心里清楚,这其实是奇耻大辱。
伴随着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越来越强,而驻韩美军的重要性,却在冷战趋近尾声时,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因此双方的矛盾愈发尖锐。
在贸易上,韩国和美国也是不平等的,韩国被美国强迫放开了许多国内市场,包括香烟、农产品、保险等等,并被迫向美国商品降低关税,韩国就这样成了美国商品的倾销地,被掠走了大量财富,韩国人相信:
“美国与当年向中国出售鸦片的英国并无两样。”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时韩国民间的反美主义格外强烈。
1982年4月,在江原大学发生了焚烧星条旗事件;
1983年9月,大邱的美国文化院发生爆炸事件;
1986年5月,又有几十名韩国学生占领了釜山的美国文化中心。
反美浪潮一浪接着一浪,这让美国人非常担心自己在韩国会地位不稳,在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生过亲美政府被推翻,反美政府上台的事情了,虽然美国在韩国有着绝对的武力,但他们也不愿增加自己的统治成本,而如果他们再继续支持全斗焕,只会进一步降低他们在韩国的名声,激起更大规模的反美浪潮。
从国际舆论上来讲,自诩“自由民主”的美国竟然到了1987年都还在支持一个军政府独裁者,这也让美国脸上无光,全斗焕就这样渐渐成了美国人的“负资产”,美国人曾经最看重全斗焕的一点,就是他是一个强硬的军政府领导人,他能够维持冷战的反共前线,但现在冷战接近尾声,而金大中等民主人士也表示,他们也可以反共,他们也可以亲美,这就让全斗焕在美国人那里更加失宠了。
美国人最终抛弃了他。
1987年4月13日,就在全斗焕宣布搁置修宪、抵制总统直选的那一天,美国国务院的新闻发布官却指出:
“我们确信韩国的下届政权得是一个开放的而且具有民意基础的政权。”
这句话相当于是直接在打全斗焕的脸了。
6月19日,美国驻韩大使正式向全斗焕递交了美国总统里根的亲笔信,要求全斗焕对反政府示威的处理采取克制态度,释放政治犯,废除对反体制运动的限制,并与在野党就政治问题重新开始对话。
在韩国人民多年的抗争、努力下,在韩国民主人士亲美策略的推动下,美国人最终发出了一锤定音的态度,彻底终结了全斗焕的政治生命。
七天后的6月26日,韩国130万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独裁、反全斗焕游行,在美国人的干预下,全斗焕无法对其进行强力镇压,事实上,他也很难镇压下去,当年光州一个城市,全斗焕出动了三个空输旅才将其镇压下去,而现在他面对的是全国33个城市一百多万人,他的警力已经捉襟见肘,在韩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警察寡不敌众,多地出现了警察被缴械的情况,全国29个派出所被烧毁。
6.26游行的爆发,标志着全斗焕政权的总崩溃。
现在全斗焕只能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自己平安下台。
07
1987年6月29日,就在韩国的民主化运动到达高潮时,在全斗焕集团内部,却突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全斗焕集团的二号人物、当年和全斗焕一起发动双12政变的卢泰愚突然“跳反”,卢泰愚宣布了一系列与全斗焕截然相反的政策,他宣布自己将与在野党合作,在直接选举总统的原则下,及早修改宪法和总统选举法,并改善人权状况,保证言论自由,保障政党的健全活动以及建设清明的社会。
卢泰愚的这番讲话就是著名的“六二九宣言”,随后全斗焕表示愿意接受宣言、愿意下台。
关于六二九宣言,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六二九宣言是全斗焕和卢泰愚共同商量出来的一个聪明的自保政策。
全斗焕明白,如果自己下台后,新政府是由民主化力量组成,那么自己一定会遭到严厉的清算,财产甚至性命都可能不保,但如果是卢泰愚来领导新政府就不一样了,全斗焕和卢泰愚有着30多年的交情,他们在读军校时就认识了,可以说是最铁的朋友,如果能想办法让卢泰愚上台,那全斗焕自己肯定不会受到严重的清算。
其次,一旦卢泰愚执政,就能够让军政府势力在韩国民主化后继续保留下来,他们的人将继续潜藏在各个政府部门中,互相照顾彼此,避免被清算。
因此,借着六二九宣言,全斗焕就是要把卢泰愚打造成接纳民主化的英雄,由卢泰愚来说正大光明的“六二九宣言”,而全斗焕自己则被动地表示接受、下台。
这就搞得好像是卢泰愚对韩国民主化也有了功劳一样,卢泰愚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政府内的“改革派”、“温和派”、“同情民主派”,这使得他在韩国民众中的形象大幅改善。
全斗焕不惜自己唱黑脸,也要把唱红脸的卢泰愚捧上去,就是为了让卢泰愚在随后的总统选举中取得胜利。
除了全斗焕为其打造的形象工程,卢泰愚在选举中还有很多优势。
竞选总统是一个很需要钱的事,不论是打广告、组织活动、还是拉票,都需要钱。而全斗焕从自己贪污的赃款中,拿了上千亿韩元给卢泰愚,使他拥有了远超其他人的资金优势。
全斗焕在经济上的成就,使得他在国内仍然拥有部分右翼选民的支持,而这些支持也都被全斗焕传给了卢泰愚,更关键的是,在这一次选举中,民主化力量又一次内讧、分裂了,金大中、金锺泌和金泳三分别参选,互相竞争,大大分散了选票,结果让卢泰愚成功摘得了桃子,真的通过民主选举当上了总统。
卢泰愚当上总统后,全斗焕也的确没有受到严格的清算,基本逃脱了惩罚,所以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斗焕”的故事,全斗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导演了六二九宣言这么一出戏,最终狡猾地逃脱了惩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全斗焕并不是这一切的导演,他和卢泰愚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六二九宣言其实是卢泰愚单方面的夺权、逼宫行为,卢泰愚用这一招逼迫全斗焕将大权让于自己,在意识到卢泰愚上台对自己也不算太坏后,全斗焕被迫支持起了卢泰愚。
但不论是哪种观点,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卢泰愚上台了,而全斗焕没有受到真正的惩罚。
作为一个沾满人血的独裁者,全斗焕能平稳下台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他不仅在卢泰愚当总统时平安无事,后来就是 金泳三、金大中当了总统,他也能逃过一劫,他虽然一度被判死刑,但很快就被改判无期,最终又被特赦,究其原因,我们恐怕还是得感叹于全斗焕的奸诈狡猾、以及他对人性的精准把握。
全斗焕执政时,虽然残暴凶狠,但也有意识地给自己留了后路。
普通的市民、学生在他手中经常死去,但对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全斗焕则往往会放过他们的姓名,比如双十二政变中,被他打败的郑昇和、张泰琓,他都没有杀;金大中、金泳三这些对他威胁极大的反动派领导人,他也没有杀,全斗焕渐渐建立起了一种“刑不上大夫”的上层政治默契,这为他最后逃脱惩罚起到了一定作用。
同时他这个人,还善于“结交朋友”,有钱、有好处他不会一个人独吞,而是会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贪,许多跟着全斗焕的人都飞黄腾达了,他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政-商-军界的庞大腐败网,这个腐败网在他下台后仍然存在,并且持续保护着他。
全斗焕的最后一个狡猾之处,就在于他能审时度势、知道如何体面的下台,韩国法院免除他死刑的一个理由就是他最后毕竟还是接受了6.29宣言,实现了政权的和平移交。
全斗焕就这样逃过了种种清算,除了在监狱中服刑一段时间、被没收部分财产外,他就再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了。
▲从韩国90岁前总统全斗焕受审时呼吸困难,中途退庭。
他一直活到了2021年,90岁的时候才病死。
08
纵观全斗焕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能在官场中爬到高位,能发动政变击败同时代的所有政敌,能想出用发展经济和发展娱乐产业(体育、性文化、电影产业)的方式,来麻痹人民、维持自己的统治。
他是最聪明的独裁者,但我却并不想要为他喝彩。
在这整个故事中,最让我动容的,不是全斗焕又想出了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即使他这么聪明,但他最后还是被韩国人民推翻了,韩国人民持之以恒地反抗最让我动容,哪怕他们看上去并不“聪明”,被全斗焕害死的学生朴钟哲就一点都不聪明,如果他聪明的话,他一开始就不会组织反抗活动;如果他聪明的话,他就会在遭受严刑拷打时供出自己的朋友,朴钟哲不聪明的死了,但他的死点燃了韩国民主化运动的火焰,将其推向了最高峰。
这场运动最终埋葬了全斗焕的野心和事业,使得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权力,不得不成为第一个穿着囚服接受审判的韩国总统,他的家被抄,他在监狱中蹲了751天,这些都是聪明的全斗焕所未曾料到的,而实现这一切的人,就是像朴钟哲这样奋不顾身的韩国人民,他们的故事总让我想起一句话:
“舍得一身剐,能把皇帝拉下马。”
全斗焕死后,韩国政府决定不对其举行国葬,政府方面也不会提供协助,全斗焕就此成为了自韩国修订国葬规范以来首位未举行国葬、政府也未派代表吊唁的前总统。
虽然全斗焕在任期内也有一些亮眼的表现,比如让经济高速发展、成功申办了奥运会等等,但由于他过于血腥骇人的手段,使得这些成就也一并蒙尘。
韩国朝野各党在全斗焕死后对其评价普遍不高,当《首尔之春》上映时,全斗焕的海报甚至会被韩国人戳出几十个洞,韩联社也称:
“同时代人和后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践踏民主化的‘政治军人全斗焕’,而不是‘韩国总统全斗焕’。”
全斗焕在人世间浮沉九十载,终遭唾弃。


